The Witness
X
忘记密码? 恢复链接
新网站? 创建一个帐户
已经开户了? 登录
回到 登录
0
5.00
编辑
作者尚未以您的语言提供描述。
You wake up, alone, on a strange island full of puzzles that will challenge and surprise you. You don't remember who you are, and you don't remember how you got here, but there's one thing you can do: explore the island in hope of discovering clues, regaining your memory, and somehow finding your way home. The Witness is a single-player game in an open world with dozens of locations to explore and over 500 puzzles. This game respects you as an intelligent player and it treats your time as precious. There's no filler; each of those puzzles brings its own new idea into the mix. So, this is a game full of ideas.
Steam User 17
《The Witness》(见证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密与环境的惊人巧妙结合 (这是《The Witness》最大的亮点)
+形式简洁、优雅的“一笔画”谜题,暗藏着许多有趣的规则
+画风唯美、地图设计巧妙(后期有地道连通,有开放世界箱庭的味道)
+轻逻辑推理,重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简单说就是考验观察力)
-游戏的谜题很难出成就感,解完一道题后又会很快陷入另一道题中(有点像在做数学题)
-部分听音调判断的谜题对音感弱的人不友好
-后期的谜题算是大综合杂烩,缺乏趣味性,比较繁琐,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
-晕3D者慎入
见证者是一款比较难推荐的游戏,就像很难向别人推荐一本唯美的高数习题集。但它的谜题构思巧妙又惊奇,习题册里又蕴含着部分哲理,它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一笔画连连看。
每当“山重水复疑无路”,卡关、卡在某个谜题无法前进的时候,不妨跳出题板,多到周围观察一下环境,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里,一花一柳、一草一木、毫不起眼树枝、阴影、太阳漫反射的光线、玩家自己的脚步声变化等等,都有可能是构成解密的一部分,每发现一个都会让人惊叹巧妙。
看过一些对制作人Jonathan Blow 吹哥的采访,初步对他有了解后我才明白《The Witness》这游戏还有他之前的《时空幻境(Braid)》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发现规则,运用规则并取得进步的方法论,简单说就是文明进程中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认识本身,或者认识这个过程的体验,大约就是吹哥想要表达的东西。
“让系统自成一体,我们只需要发现规则然后运用,游戏就已经做成了”
见证者的“一笔画”谜题就是如此,开局引导玩家发现这一个简单的规则,然后经历一系列谜题让你不断深化运用,进而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笔画”组成的巨大环境谜题。
《见证者》是一部特别的游戏,它和很多独立游戏不一样,不是为了迎合玩家、为了特定的体验打造的;它也不是像大多数解谜游戏,为了智力挑战而做的。它是一个有表达内核的作品,
这样的游戏可能不会被很多人接受,但它一定会在游戏史上留下属于它的价值。
Steam User 9
你虽然玩不到第二款Outer Wilds,但你可以玩到第一款The Witness。两款游戏乍看之下无论是题材、操作都天差地别,但只要沉浸其中就能发现两者的精髓是一样的:几乎完全只用知识锁构成了整个迷你开放世界的游戏体验,限制玩家攻略路线的不是某个具体的道具,而是脑内的知识。以及数不尽的Aha Moment以及“还能这么玩?”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构成的游戏体验。
除此之外本作的惊艳之处还有完全不依靠任何语言,使得玩家仅通过最基础的谜题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步类比与举一反三自然而然学会各种谜题的解法。某种意义上,就算是外星人,只要拥有逻辑推理能力,同样也能游玩本作。每一类谜题都会带来新的启发,可以说是对道法自然的很好诠释了。
感觉通关了本作行测图形推理题这一块不用愁了x
Steam User 15
虽然它很牛逼,但我还是要说,关于《诗篇46》,我更倾向于现在的塞尔达。
说实在的,玩这款游戏的人多少还是有点阅历在的。所以我不想多说一些解密设计啦、概念啦、对游戏制作看法啦、通关体验啦这些有的没的。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玩家都该有一定想法了。
我只是想讨论关于吹哥和《诗篇46》。吹哥作为莫瑞亚蒂头号粉丝,明显在这部里面是受到影响的。但我觉得,《见证者》回答得还是过于强调精神体验,而非玩本身。为了照顾没看过《诗篇46》的玩家,我大致说一下这篇演讲说了啥。其实就是讨论什么样的游戏是好游戏。莫瑞亚蒂开头就批判了彩蛋,认为这些东西让玩家目标过于明确。在他看来,游戏过程中的寻找-实践-体验是致关重要的。
稍微聊下历史,莫瑞亚蒂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出名的制作人。他所处的游戏世代还是点击类游戏盛行的时期。这个老哥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商业目标制作游戏的失败。我个人认为最能体现他的做品是《LOOM》,但很遗憾,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LOOM》严格意义上只能是一个半成品。稍微提一些这个,算是交代一个简单的、可供查询的背景。或者说只看《诗篇46》,差不多也能明白他想的是啥。
为什么莫瑞亚蒂的思想令我非常赞同?因为我认为游戏过程不论如何解释,从各类实验性游戏或者哪怕从《游戏的人》这类解释中看到,其核心都是享受架构场域论的过程。有了世界设定,后面才有胜负、任务、背景介绍等等设计。这反映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无论多么虚幻和精神病。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尝试去解决一个他心问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也出现了。商业化、个人表达、对一些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最终游戏的目的论。能不能结合商业与个人表达?能,这是《死亡搁浅》。能不能个人表达+问题探讨?能,这可能是《lisa》。能不能实现商业化+问题探讨?我觉得很难,商业化的就要求游戏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在这个基础上聊所谓个人观点,大概率就成了粉丝向。那么这个游戏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失败的,因为他成了某种会员制的跑团,成了向美国极端朋克的乡村生活小游戏。
从这里出发,回到《见证者》。如何去定义这个游戏想表达什么?我觉得是吹哥想用尽量极简的方式,去构造一个他认为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看似是从世界的表征完成世界实践,实际上是规则先于实践存在了。看不穿这一点,就会觉得神秘,这其实也是类似于阴谋论爱好者赖以生存的空间。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莫瑞亚蒂想表达的是,其实规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某条规则成立,那么就就可以立即从中完成实践,哪怕这个规则非常复杂。
《见证者》很好地做到了上述观点的后者。在这个品类下,《见证者》可能是我见过最纯粹的解密。但我不赞同的地方在于,所谓的规则存在机制,以及如何表达玩乐本身。
用这样的视角去看新时代的《塞尔达》,你会发现任天堂给你的是一套假设性的世界框架。任天堂给你创意空间,给你即时反馈。如果类比现实游戏的话,《塞尔达》更像是搭积木。玩家能很快地实现一个想要的形状,然后在游戏内的交互中确认这个形状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机制下,《塞尔达》的数值才显得并不重要,才会设计出紧迫的耐久系统。玩家游玩过程,就像是在开阿甘的巧克力。他可能并不知道每一块都是什么口味的,但他吃到就很开心。
但《见证者》的游戏体验,更像是不断自己安慰自己的过程。这个游戏让玩家舒适,主要来自于两个条件。第一是玩家假设-验证规则,第二就是完成一类谜题的一整个系列。产生的问题也很明显,显然完成比交互更重要。不能完成,那就是毫无体验。这里,就与畅想相悖。因为这些畅享,是旗帜鲜明不被提倡的。哪怕玩家解决了岛上大部分谜题,但就是卡在某些地方,那就是毫无前进可言。你的世界探索,就到此为止了。按照现实来说,或许没错。但这是游戏,是一个不仅没有终点,而且还被最终否定了的终点。
当然,你也可以说《塞尔达》把世界框死了。积木就这么多,不会有新的。那我觉得这其实是技术力的问题。就像是物理引擎不断升级一样,随着人的认知提高,你看到的世界可能性也就越多。从人类整个文明进程看,每个阶段的思想其实都是一种假设的结果。至今,这一套我们还没有走到终点。那么在游戏里,我认为也应该有更多的想象力。如果说《见证者》要表达想象力,那么它失败得相当彻底。
Steam User 9
人们最后会说,纯粹的追思、持久的沉思对于惯常的理智(Verstand)来说太“高”了。这一辩解只有一处是对的,即沉思之思很少如算计之思那样从自身而来(von selbst ergibt)。沉思之思有时要求更高的劲头(Anstrengung),更长久的练习和甚于任何一个真实的作品的精微严谨。不论种子是否生长和成熟,它必须并能够如农夫那样守候。——海德格尔,《泰然处之》
Steam User 6
无引导,强制玩家从抽象符号重映射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我愿称之为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模拟器。
谜题很纯粹,游戏更像是谜题展馆,而非一个包含谜题的游戏。喜欢抽象推理的绝对推荐,不喜欢模式匹配和图形推理的就算了吧是真容易红温……
Steam User 5
好玩是好玩的,但一次只能玩10分钟。
上次这么晕还是艾迪芬奇的记忆。
Steam User 16
本人于2025/2/13下午2:50~4:50进行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二次联考数学科目的考试时(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下),发现第十七题的考试内容与The Witness的玩法相同,本人当时甚喜。甚至连第十六题第二小题都没做出来,押宝第十七题。感谢吹哥对我考试上的帮助,特发steam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