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 Holmes: The Devils Daughter
作者尚未以您的语言提供描述。
Sherlock Holmes: The Devil’s Daughter is a fantastic adventure with unique gameplay that blends investigation, ac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that will test the limits of your nerves and intelligence. Track down evil in the darkest corners of London and the human soul while playing as the great detective, as you untangle a web of intrigue leading to the final stunning revelation. Each of your deductions and actions affects the rest of the story,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Play as Sherlock Holmes and use his extraordinary abilities to progress through the adventure. Freely explore several of the city's neighbourhoods in search of clues and suspects. Interrogations, combat, chases, infiltration… discover a game that is unlike any other!
Steam User 16
我们也曾有过美好时光
11岁那年,我经历了一场手术。终于可以自如行走以后,母亲送了我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作为礼物,随赠的还有一套《亚森·罗平探案全集》。说随赠是因为即便我不在场,也能想象母亲在买《福》的时候拗不过书商的热情推荐,只能“承情”买下《亚》才能“答谢”对方好言的折扣。我满心欢喜地将我的第一批课外书籍放在房间小书柜最显眼的位置,它们就是我的珍宝。
第一次阅读《血字的研究》,我只能读懂侦探破案的前半部分,那之后关于犹他州、摩门教以及爱恨纠葛我完全不明白。尝试几次之后便没有办法继续阅读了,那时候也不懂得侦探小说的架构,更不懂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的区别,只以为我连开头都读不明白,后面就无法继续了,很是沮丧。还好有母亲随赠的《亚》,与《福》的晦涩背景相比,这套书太好读了,我一口气读完了全集 lol 母亲见我没日没夜阅读很是高兴,夸赞我长大了。也许是这样一句夸赞,我有了阅读的爱好。
我告诉母亲,我读不懂《福》,《亚》更好懂些。她坐在床边,拿起《福》第一次读起侦探小说来,我则在靠墙的书桌前继续读《亚》的短篇。在那年那个小小的房间,阅读在我们身侧燃起了一个维多利亚式壁炉,即使严冬也无法将寒冷带来我们身边。我们的头顶,木制天花角线上刻着一排月亮,那是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图形,母亲特意为我挑选的。两天以后,母亲放下《福》,笑嘻嘻地告诉我,这书实在是太难懂了 lol 她盼望着有一天我能读懂,然后解释给她听。
尤记得8岁时母亲跟我说,我们做没有秘密的好朋友好吗?我点点头,我们勾勾手。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街边摊,我们一起到工人文化宫打电动(她坐在远处喝冷饮而我投入在《吞食天地》里),我们一起买盗版光碟,有一次被城管追着跑了一条街,实在跑不动歇腿时城管说,你跑什么我追的是卖碟的人!我们一起看《美少女战士》,我喜欢月野兔,她喜欢水野亚美。我们一起看《名侦探柯南》,我喜欢工藤新一,她喜欢毛利小五郎。我有时会想,如果新一的偶像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那我还会不会有与母亲一起阅读的短暂时光,我还会不会喜欢阅读,我还会不会是现在的我?我还会不会与她渐行渐远?
歧路
升上初中后,母亲对我十分严厉,省重点中学的牌匾和向往名牌大学的虚荣压垮了她的心智。和甩手父亲的有用无用论一起,母亲屡屡打压羞辱我,只因为我不顺从父亲心意或者不如别人家的某某。我渐渐变得逆来顺受唯唯诺诺,却仍然喜欢冒险与自由。母亲再不与我看动画,她觉得那很孩子气。我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共同爱好,比如恐怖片和爱情片,但我们虽看着同一部电影,却欣赏的不是同一片风景。
假使母亲也玩游戏,《夏洛克·福尔摩斯:魔鬼的女儿》会是她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而对于我来说,扁平的配角和叙事让我不能满足。我很喜欢游戏里维多利亚式氛围感以及场景设计(最喜欢的是贝克街那间公寓里夏洛克的资料库和各种书桌,是我梦想中的家吧~),这些却可能会是被她完全忽略的东西。多样有趣的小游戏相当吸引我,但母亲大概会直接跳过。游戏当中动作与解谜的成分远高于推理,对我是一种遗憾,对她大概很过瘾。她更喜欢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2009)里的硬汉派侦探,而我更喜欢嗑药和因案件兴奋得不眠不休的夏洛克。她喜欢英雄,我喜欢捉摸不透的人性。
我们开始因为每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争执,学业、工作、婚姻、家庭、责任、孝顺等等,这些事里却没有平等、正义、美学、艺术与无条件的爱。我们走进了一条黝黑恐怖的隧道,看不见彼此,也害怕看见彼此。当她歇斯底里地捶打我,当她痛心疾首地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想说,你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是我无法选择就出生在了一个厌女的世界。你选择了接受自厌,而我选择了自爱。你讨厌我,是因为你讨厌你自己。
在星球城市化中,我们早已搬离了原来一起分享过阅读时光的家。那个幻想中维多利亚式的壁炉也封存于旧的时光里,偶尔想起来,却被厚重的灰尘呛得泪流不止。
等不到的和解
母亲与我被困在这条黝黑恐怖的隧道里已经十三年有余,母亲的怨念日益加深,而我也终于无法再与她说话。每一次通话都需要花两到四周的时间来平复内心,这段时间里,我成日呆坐,有时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自理,无法睡觉,无法思考,无法完成课业或者工作,满心焦虑和惶恐。多年来,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建议都是尽量避免和父母联系。
母亲每每要我顺从和牺牲都会遭到我的反抗,时间久了她就不敢再过问,只默认我走上了“歪路”, 不管我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不是顺着父亲的安排,都是“歪路”。我的母亲,一个被囚在父权家庭中的女人。她不被允许交朋友或建立独立的圈子,连她与娘家人的来往也受限于与丈夫共同的家庭之内。从小,我是她的朋友、家人、老师和丈夫。后来,她顺从父亲意愿生下弟弟,我成了她的孩子之一。那时我告诉她,不管你有几个孩子,我只有一个母亲。
当我离家久了,在她心里,我是人间失格,不称职、不中用的。可是在我心里,她一直是我的女儿。十年前,我为她注册QQ时给她起了网名,她也许很喜欢一直用到了今天。她从来没有问,我也从来没有告诉她为什么给她起这个名字:我希望她有一天可以记起来,在奶奶生下她的那年初夏,她也是在爱和希望中出生的,她“也是宇宙的孩子,同所有的植物与星尘一样”。她值得被爱,她值得拥有幸福与自由。如果有一天,她可以停下来回头看看,她会明白我从未离她远去。
和解,如果是游戏结尾处生硬的那段夏洛克与女儿的和解戏,那和解与否的区别是什么呢?我来来回回打了好几遍,最后达和解时我觉得莫名其妙,感受上是一个被情节驱使的必然结局,好生无趣。夏洛克与奶爸特征有深挖的可能性,最后一案甚至是整个游戏叙事框架的败笔在于这另一种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可能性没有表现出来。他有没有这个女儿对于这个角色来说是一样的,那么随后的冲突就在意料之中,高潮时为夏洛克的慌乱而设计的主观镜头也失去了戏剧张力,还有最后的苍白和解,都让故事打了折扣。
尾声
当我终于能够读懂《福》,母亲却再也不盼望听我为她将书解读一遍。然而,现实世界里没有可以变出大团圆结尾的魔法,也没有时光机让被困的我们走出隧道,回到那个有壁炉、小书柜、小书桌和小床的小房间,从此开心地生活在那里。好在现实世界里有拼命就可以挣来的自由,好在我终于拥有了玩游戏的自由。
Steam User 4
先玩的《罪与罚》,再玩本作感受大概是这样的。
优点:
1.本作的游戏系统与《罪与罚》一脉相承,几乎没有学习成本。
2.换装系统(奇迹福福)大大强化,很多场景需要搭配特定服装,还原了福尔摩斯伪装大师的能力。
缺点:
1.2016年的游戏,人物动作依旧那么僵硬,虽然知道小厂没有什么动作设计的能力和经验,但考虑到《古墓丽影》是2013年推出的,咱们至少确保走路的时候大臂和小臂一起甩吧。
2.既然说到了《古墓丽影》,就不得不提本作第二章灾难一样的古墓解谜。大量重复的谜题完全破坏了游戏的节奏,关键这些谜题还是发生在福尔摩斯的想象中。本来就有很多人诟病这套福尔摩斯推理不够严谨,蛙厂这是生怕不能坐实福尔摩斯狗头侦探的名号是吧。
3.本作是有主线剧情的,但这个剧情说一句狗头蛇尾不过分吧。开头福尔摩斯天降了个女儿,中间福尔摩斯和女儿各种不睦,结尾疯婆子要带走他女儿。emmm…这跟预告片比就是诈骗好嘛!
4.思维空间依旧闪退。合着从《罪与罚》过去两年了,这bug就改不好了是吧。
除了这些明显的优缺点,看得出来蛙厂努力在加入一些新元素,但是吧,这些改动就挺鸡肋的。比如更大的可探索空间,其实就是让你去找门牌号;比如第五章福尔摩斯心境的外象化,弄得像个半成品似的。
整体而言这一作是比不上《罪与罚》的,但是出于对蛙厂常年开发福尔摩斯系列的尊敬,趁着打折体验一下也算不亏吧。
Steam User 6
接触这个系列的首部作品,并没有遇见其他人所说的恶性BUG,体验还算可以。
前面几章的破案过程做得还挺有味道,搜集关键线索会有高亮提示,不用担心卡关,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两个章节突然从侦探游戏,变成古墓丽影那种动作游戏了,又是解谜又是枪战又是躲陷进,很怪。
还有副标题“恶魔之女”,我以为前面的案件,全是这位犯罪大师一手策划的,结果到最后,你跟我说这个恶魔之女和前面的案子完全无关,仅仅指的是福尔摩斯的未成年养女,因为她是莫里亚蒂的女儿。也是挺搞笑的。
Steam User 2
解谜过程其实挺有趣的,但是qte其实很无趣,审问犯人获得情报也很不错,和人交流获得情报其实挺好玩的,但是观察完人之后,对话让别人给出情报的对话过程,可以来多点。最有趣还是想象推理,这个确实有趣。
不过我不推荐没有兴趣和闲工夫的人游玩,玩的挺焦心的,第五个案子发烧一梦纯笑话,给我整笑了,纯纯废纸剧情,有点灵异那味了,前面还在相信科学,搞笑了,朋友们,如果是作为叙事手法我没意见,顺带一提,前四个案子结案之后的评价好搞笑,打击犯罪还有错了,真是逆天完了。
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评价这个故事里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并不很符合我的印象,作为侦探游戏,如果没有发烧一梦,我会给点高分,最后一章太败形象了。最后,我再次重申,不推荐没功夫没耐心没兴趣的人购买这个游戏
Steam User 2
一共5个独立案件,基本通关一遍就不玩了,也对得起打折后的价格,没玩过的可以试下。另外别被第一个宣传视频骗了,游戏里不是那样的。
Steam User 1
越做越差,剧情不够,小游戏来凑,就不能好好用心做吗
Steam User 1
如果没有玩过前作罪与罚,那么本作还是值得一玩的。
但是作为一部续作,感觉本作从建模到剧情都是反向优化,就像是制作组资金不够,准备做完最后一部跑路的感觉。
首先是建模比起前作粗糙了很多;
其次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建模大改,失去了原创的特色,本作的福尔摩斯形象有点蹭小唐的热度;
系统的优化更是没什么必要,比如人物观察加入了让玩家判断的细节,但是这种判断没有任何根据,基本全凭感觉有个作弊的办法,就是根据模糊的文字数量来判断正确答案
剧情也是莫名奇妙,首先他这个恶魔之女的主题加入的就很奇怪,前作并没有什么关于女儿的剧情,本作完全是天降的角色。最后两章更是简陋的厉害,强行把女儿拉出来凑戏份,剧情内容也是短到离谱。
前几章的推理也没啥意思,比起推理,本作更像是任务驱动的动作冒险。
前作的缺点在本作倒是得到了继承,比如说收尾时的一笔带过,剧情的推理性偏弱,一些阴间QTE的设计等等。
虽然他在罪与罚之后发行,但是各方面都不如罪与罚,所以如果想体验这个系列的全部作品的话,从本作开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