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QUID
玩法交流&BUG反馈
问题反馈及玩法讨论请加入官方QQ群:704526044或Mail至官方邮箱 kf@east2west.cn
关于游戏《液化物liquid》是一款基于RPGMaker制作的文字解谜冒险游戏。在故事的开始,我们需要扮演警探陶德调查一起棘手的命案——空无一人的赌场之中只留着血泊中的一具女尸,根据自己的直觉、经验、智慧、推理引发思考,在那之后需要做出你认为对的选择,还原出整个事件的原委。
游戏单流程时长预计与一部电影时长相近。但游戏为非线性叙事,线索与隐喻均藏于碎片化的细节中,还原故事的全貌依赖于玩家自身的判断,坚信多次游玩后,你每次都会对事件产生全新的看法。
故事背景城市大更新后,能源短缺、军政教合一的人类社会。
学者阿尔伯特发明了能够将万物转换为液体能源的“普罗米修斯”。
当“普罗米修斯”完成,舆论开始担心,机器会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民,可能会沦为机器的液体养料。
有人说,机器的原料是人脑,有人说,机器是圣殿主教琼斯的洗脑工具
恰逢此时,阿尔伯特的女友,著名女导演艾玛死因蹊跷,警探陶德开始侦查
有人怀疑艾玛成为了阿尔伯特机器实验的牺牲品,也有人说艾玛死于情杀或者自杀
这两件事中间,是否真的有关联?
游戏特色
多角色视角、多选择、多结局
一起案件,玩家会根据现场调查产生多个选择分支,每个选择都会影响角色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后续的故事发展。通过操控多个角色从不同视角还原故事,无论怎样你都会达到结局,只是你不会知道你的角色是否在欺骗你……
碎片化和非线性叙事,重复游玩还原真相
如果你没有得出满意的答案,不如再来一次。许多线索往往藏在物品细节中,每次不同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角色剧情,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科幻x推理,超现实设定燃烧脑细胞
超脱现实的科幻设定与王道谋杀推理相结合,加上略显荒诞的戏剧性台词,蕴含种种暗喻都值得推敲,沉浸在亦真亦假的悬疑氛围中。
最后的思考
当意识与精神高于一切时,当欲望如洪流狂袭时,
你会看到如何的光景?
尾声:
阿尔伯特举起枪,对准了陶德的额头:
“是你…阿尔伯特…我的朋友”
上帝将仁慈的雨水喂给陶德
将迷乱的酒水喂给阿尔伯特
将可怜的泪水喂给艾玛
于是真相干涸……
Steam User 5
超现实风推理类游戏,玩法采用了轻度探索+文字冒险的模式。
游戏主要涉及三位角色:科学家阿尔伯特、演员艾玛以及警探陶德,
因为艾玛的离奇死亡,加之其尸体凭空出现在许多时空内,
玩家将通过三位角色的视角去想办法还原出整个事件的原委,
弄清楚艾玛的死亡原因跟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
三位角色分别对应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的玩法也不尽相同,
拿作者的描述来说,是艾玛有血腥恐怖跟逃脱类情节;
阿尔帕特有多情报跟多剧透解谜;陶德则是谜语人调查路线。
不过无论是哪一条路线,它们给我带来的玩法体验都差不多,
都需要进行物品交互来收集线索,只不过相对而言谁更多谁更少而已。
因为游戏主打文字剧情,所以故事内容就不谈了。不过可以说的是,
游戏内的文本描述有点文艺范,跟简陋的画风实在是有些不搭,
这种出戏的感觉容易造成代入感的降低,难以吸引玩家能够持续玩下去。
毕竟文本量还是不少的,反复在风格差异不大的场景里看久了也容易视觉疲劳。
而且游戏的交互手感也不太行,还不如做成视觉小说,体验或许会变得更好。
或许有人会中意这种风格跟玩法吧,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反正个人不太喜欢这款游戏的玩法表现形式,解谜趣味性较低,
虽然部分线索有多种获取方式,但内容走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考虑到有的选项还会减少类似生命的SELF值的关系,玩家还得经常存档。
不过游戏包含的结局倒是不少,总共10个,游戏里称之为结局标本,
分别有3个普通结局标本、3个特殊结局标本以及4个珍贵结局标本。
本人目前只达成了万物归一、瞬间永恒跟百年孤独这三个,
剩下的几个不知如何达成,可能需要回过头来收集线索......
但游戏目前似乎存在一个问题:通关后角色在六角街,
(类似彩蛋一样的房间,在这里可以进行无关主线联系的娱乐,比如玩21点)
无法正常返回到之前触发结局的场景,读取之前的存档后会丢失当前角色的进度。
加之没有一个线索提示,所以回收结局是个繁琐痛苦的过程,最终我放弃了.......
加入爱の榨汁屋&关注爱の鉴赏家,用爱品鉴世间作品,用心流淌真情实感。
Steam User 1
《液态物》:一次携科学幻想与解密推理的时空旅行
本作是一款拥有多角色、多结局、多难度的推理RPG。在这个稍显群像性质的故事里每个角色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玩家需要在扮演不同角色来相互影响、逐渐拨开真相前的雾霾从而到达自己的结局(游戏的结局设定脑洞稍大请玩家们努力想象,解释不通穿越时空果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人物关系
本作的人物关系在解密的加持下极为复杂。因为游戏故事共涉及三位主要人物和多名次要人物,其中三位主要人物(艾玛、陶德、阿尔伯特)都是需要我们玩家扮演的且他们各自的历程各个又朔迷离、难以推测,我们的游戏几乎由一个个疑问构成。
扮演陶德
于赌场中调查死者艾玛,可他究竟到底出于什么目的的调查我们未曾知晓。而之后被引导至在酒吧的我却又发现了刚刚位于赌场中艾玛的尸体,继续调查明白似乎有三个男人的存在使她十分痛苦,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是谁?剧场内我又发现艾玛是个演员,死前演出时与男友发生矛盾,所以那个“男友”是谁?为什么要杀她?最后在艾玛的家里我发现一摊血迹,而我也就此受困。
扮演伯特
从未知地点与琼斯(?)对峙,而后我跳跃空间(?)去往陶德的历程:赌场、酒吧、音乐厅、艾玛的家。原来艾玛早就死了,她一直在“循环”(?)下,想要结束循环,就必须杀死艾玛。而就在我苦寻不得时陶德出现,我扣下扳机(?)。
扮演艾玛
在得知自己的死因后发现并触碰了血迹,刹时世界充满了腐败与血腥,一个怪物出现将我杀死……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我思维的混乱,因为各个人物的关系太过复杂就如游戏中说地那样:我们所有人的关系情感就像液体,易和易聚又难舍难分。
美术&UI
游戏的很多物品图形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设计真的很潦草),比如说有字条提示我去梳妆台,这是我就会疑问“梳妆台?哪有梳妆台?”。菜单栏一排也比较糊弄和游戏CG与背景的气氛不搭,给人一股廉价感。除此以外,地图上还有很多意义不明的空气墙,影响游玩体验。
游玩提醒
游戏具有self值这个设定,它既是血量也是货币,所以玩家前期请尽量多地获得它。另外,游戏某单人的场景转换不能回溯(也就是一些物品没有拿到离开不能再回来得到),游戏的选择题众多(会加减self值),所以请遵循游戏建议,多多存档。
PS:游戏的逃杀怪物区域可以避开,其内也无重要物品,即使要被追到只要及时背对就不会造成危害。
点击关注「 三言两语评测」→
简洁的语言,实用的内容
Steam User 3
液化物
关注 游民星空鉴赏家
年幼者试探着步步逼近,年长者沉默着步步纵容
看到3个普通结局,3个特殊结局,4个珍贵结局,笔者直接cpu干烧,受限于智商去B站云通关了,而且攻略过于稀少
个人独立开发作者“机械蚂蚱玩游戏”说“三月三号steam开卖欢迎关注呀,建议玩完退款(狗头)”老哥心态稳,低配情感版《极乐迪斯科》以后迟早能做出高配《极乐迪斯科》加油啊
由于笔者实在不习惯这种游戏,这篇攻略只能水一水了,详情请看其他评论老哥
最后的思考
当意识与精神高于一切时,当欲望如洪流狂袭时,你会看到如何的光景?
城市大更新后,能源短缺、军政教合一的人类社会
学者阿尔伯特发明了能够将万物转换为液体能源的“普罗米修斯”
当“普罗米修斯”完成,舆论开始担心,机器会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
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民,可能会沦为机器的液体养料
有人说,机器的原料是人脑,有人说,机器是圣殿主教奥兰德的洗脑工具
恰逢此时,阿尔伯特的女友,著名女导演艾玛死因蹊跷,警探陶德开始侦查
有人怀疑艾玛成为了阿尔伯特机器实验的牺牲品,也有人说艾玛死于情杀或者自杀
这两件事中间,是否真的有关联?
阿尔伯特举起枪,对准了陶德的额头:
“是你...阿尔伯特...我的朋友”
上帝将仁慈的雨水喂给陶德
将迷乱的酒水喂给阿尔伯特
将可怜的泪水喂给艾玛
于是真相干涸......
Steam User 8
赌场女尸血泊在,警探探案推细节。
扑朔迷离遮案情,真相是非难明了。
科幻设定超现实,隐喻谜团相交错。
多分支结局后续,多视角遭遇相异。
欲望席卷如狂流,荒诞意识迷真相。
游戏简介
《液化物》是机械蚂蚱玩游戏制作的一款国产RM类超现实冒险解谜推理游戏,一场杀人疑案,赌场里惊现女尸,由此警探踏上了一场调查之旅,探寻真相。
简评
游戏中共有3位角色可以选择,玩家可以选择警探,科学家,死者演员这三位的主视角来还原故事。每个角色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背景,也有不同的选择分支,这些选择会影响到游戏的结局。游戏难度应该是分为三层,游戏共有10个结局,本人只游玩了一个角色的1个结局。游戏采用了所谓非线性叙事,以不少碎片化的细节,让玩家通过收集线索和还原事件来还原整个故事的真相。需要玩家游玩多周目才能了解事件全貌,可能有的懒人懒得多打(比如我)。解谜设计我遇到的属实不算多,通过耐心思考和不断尝试不难找到正确方法。
游戏中的Self值很关键,掉多就Game Over了,要多存档,因为调查时对话某个选项你无法太确定是能增加还是减少Self(作者自身的想法占主要),而且有的对话选项是获取某些信息的前置条件,但有的角色对话又解锁不了,怪。游戏的物品信息与文本中透露出作者的一些哲思。有点那个味,但和极乐迪斯科不太像,极乐迪斯科更多的是以属性检定机制来推进,而非单纯作者本身的选项在想法占主要。
结语
于液化物里燃烧思维 ,于迷茫之中沉浸悬疑。
没太对上我的电波//
欢迎关注 ACG茶话 (。・∀・)ノ゙
泯一盏香茗,回味游戏特色
观琳琅佳作,评判是非功过
Steam User 1
多角色视角+多选择+多结局玩法的点击冒险游戏,单周目流程很短,主打的就是多周目体验。和传统的推理游戏不同,《液化物》社会背景特殊,军政教合一,能源短缺的窘境下将万物转化为液体能源的机器被发明出来。但它也不像科幻,而是一种形而上的科学与精神融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知名女导演艾玛死亡,不仅死因未明,尸体还出现在各个时空。玩家可以从警探陶德、艾玛和她的学者男友阿尔伯特三人的视角出发,还原出事情的全貌。虽说只是视角不同,但每条线的内容差距不小,且设计上各有侧重,比起三视图用拼图来形容更合适。
流程中,玩家将探索场景上繁多的交互点,获取信息和物品并引发不同的思考。部分交互点需要消耗性道具才能交互,因此所谓的多选择不仅是对思考方向的选择,也包括对交互点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会影响SELF值(游戏内货币,消耗完会死),又或者开启新的推理可能性和带来道具。
不过探索部分做的只能说差强人意,可玩性有限,且有些凌乱。首先,某些重要交互点需要特定前置条件开启,每个角色能获取的道具和信息不同,所需条件可能需要继承自上周目,但是玩家却可以选择从任意角色开始,这可能导致游玩时经常出现未达成前置条件无法交互的情况。
其次,思考时选项很多,很难猜到这些选项对SELF值的影响或者说能不能解锁前置信息/道具,只能依靠SL大法调整到最佳选项。最后,游戏的解谜元素完全积压在叙事上,能称得上交互性解谜的就这么两个开密码箱。
叙事方面倒是成功把谜语人的气质贯彻到底,戏剧性的台词置入了大量心理学和哲学概念,譬如选项中出现的荣格提出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两种性别内貌,譬如游戏中出现多次的“缸中之脑”,由希拉里·普特提出的类似庄周梦蝶的思想实验,再譬如人物的关键属性“SELF”,荣格分析心理学中人性的核心“原型自我”。无论是出于什么考量,文艺人设都立住了。
2014年Max Tegmark发表假说,提出人类的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能用量子力学和信息论描述的物质状态。自1981年“缸中之脑”的概念提出以来,科学家们对缸脑培育的实验也从未停止。
万物皆能化为液体也不是没可能,对吧?
加入干货游戏&关注我的鉴赏家,不定期为大家带来诚意满满的游戏体验干货。
Steam User 0
“普罗米修斯”的原料到底是什么
大坍塌后的城市,“普罗米修斯”的诞生究竟是 人类智慧的进步结晶 ,还是 科技机器的阶段胜利 ?
液化物如何而来
人物角色的多样选择性、精美的素描风立绘配上简洁大方的像素风RPG画面,言简意赅的故事背景直接引入,加上流畅的交互体验和场景布局让人更快、更沉浸地进入这个未来世界中,让观者沉浸在游戏画面所呈现的虚拟世界之中。而点状的图标则显而易见地指明了各个板块的可探索性,不必再满屏地试探是否存在。每个探索对话都根据各自特色,有深度地塑造人物形象和世界观,立体化地表达了赛博朋克的概念—— 人类俨然成为了科技的奴隶 。万物都能变成液体原料的“普罗米修斯”诞生后, 人 也可以为发展奉献成燃烧原料吗?
我思故我在
故事的复杂性和超现实性像树枝般伸出的细碎的多结局线路,一个结局的达成仅仅呈现了故事的部分细节,每个探索都承载着故事。选项的不同分别会对应SELF的增加或减少,失去了SELF,“我”也将不复存在。
剧本创作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将游戏世界构建出来,同时具备扎实的艺术类学术知识和技术,创造出文艺范十足的剧本和对话。小提琴紧凑密集和钢琴舒缓柔顺的伴奏将气氛拉至两个极端。区别于其他游戏简单粗暴的难易度,《液化物》以特质和初始道具作为开头,图标的选择也别具一格,看得出来作者对 哲学抱有极大的热情 。
单线程的流程如简介所说,就和一部电影的时长差不多,但多线程的合集才是这部游戏的亮点之处。喜欢哲学和深度思考的小伙伴们不要犹豫,大胆的入手吧!
点击关注「 三言两语评测」→
简洁的语言,实用的内容
Steam User 0
《液化物》是一款由国产独立游戏开发者“机械蚂蚱玩游戏”,使用RPG Maker制作的点击类文字冒险解谜游戏。游戏共有三条线路,扮演警探陶德收集线索,谜语人体验;扮演学者阿尔伯特接近真相;扮演死者导演艾玛进行逃脱。游戏共有十个结局,3个普通结局,3个特殊结局,4个珍贵结局。玩家需要通过不断游玩三条线路,在碎片化和非线性叙事中发掘真相。
游戏进行了大量的电影、文学、音乐引用,从小剧场内的《简·爱》、萨蒂的《裸体歌舞No·1》,到科幻题材的《银翼杀手》、《降临》,甚至是“缸中之恼”这种理论,或是“后室”这种亚文化。这些内容和辞藻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文艺范,而玩家阅读的压力也不小,需要经常揣测作者的想法。
作为一款RPG Maker制作的游戏,本作的交互系统十分简陋,说的简单一点,“哪里亮了点哪里”。游戏中有着“SELF”值的设定,可以简单将它看成“血条+金钱”系统。玩家可以通过和场景内的物品交互,选择选项获取关键信息、关键道具和“SELF”值。然而某些关键道具并没有高亮显示,隐藏在背景中还是蛮难发现的,这点需要后续改进。本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谜题,首先,游戏把主要的解谜要素都放在一次性的探索对话上了,然而这些谜题都十分“文艺”,让人摸不到头脑,初见很难选出一个完美答案。其次,唯二的两个密码锁也没有什么需要推理的部分,只能说难度全在扣背景上了。
直到现在,本作在网络上仍然没有一个十分详细的攻略,游戏内部的收集也十分繁琐,引导不太到位。希望制作组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关注老实人鉴赏家
老实人评测:独立游戏爱好者聚集地,黄油绅士交流中心。
不错过游戏的亮点,不放过游戏的槽点,带给玩家最直观的测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