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 Elysium
作者尚未以您的语言提供描述。
Disco Elysium is a groundbreaking open world role playing game. You’re a detective with a unique skill system at your disposal and a whole city block to carve your path across. Interrogate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crack murders or take bribes. Become a hero or an absolute disaster of a human being. Unprecedented freedom of choice. Intimidate, sweet-talk, resort to violence, write poetry, sing karaoke, dance like a beast or solve the meaning of life. Disco Elysium is the most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desktop role playing ever attempted in video games. Countless tools for role playing. Mix and match from 24 wildly different skills. Develop a personal style with 80 clothes items. Wield 14 tools from guns to flashlights to a boombox, or pour yourself a cocktail of 6 different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Develop your character even further with 60 wild thoughts to think – with the detective's Thought Cabinet. A revolutionary dialogue system with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The world is alive with real people, not extras. Play them against each other, try to help them, or fall hopelessly in love. Disco Elysium's revolutionary dialogue system, with partially voiced characters, lets you do almost anything.
Steam User 188
2024年的最后一天,伴随着久别亲人带着乡音的吆喝,我在东北一座出产矿业和玉器的县城观看了《极乐迪斯科》的最后一幕。这是我第一次游玩这部好评与争议并存的作品,许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图快不图精;加之赶车给老人上坟,夜里只睡了四个小时。所以,结束字幕刚刚滚动过,我对于瑞瓦肖的记忆已然和现实交织在一起,醺然,昏昏欲睡,像一块缓慢融化的黄油。我记得幼嫩的燕子曾与融化的雪水一同带来希望,也记得在锯末中蠕动的蝗虫是多么令人恐惧。我想象着飘雪的傍晚,灯光幽暗,但神秘动物学界一片震动,圆形镜片后面那双温暖的眼睛会散发出泫然欲泣的光芒。这些由事实与想象编织的时间是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此外,还有游戏与现实相互依存的记忆片隅:回国第一天清晨不到六点,我就被母亲闩门上班的声音惊醒。我的身体因时差而沉重,思维却无比轻盈。正是这轻盈促使我又一次点开了游戏:此前许多次,即便使用更加清晰的大屏幕,我都云里雾里地倒在了海量的文本之前。我找了一份流程攻略,操纵着哈里捡起挂在阳台上的蛇皮鞋,知名的《Instrument of Surrender》应声而起。有那么一瞬间,我几乎看见了冰消雪融之前升腾的蒸汽,像公共浴池一样,把人裹挟其中,云里雾里。在京都的第一天,为自己买了一罐草莓氷結,半躺在柔软的枕头上,带着一点醉意和缺乏睡眠的剧烈头痛听乔伊斯讲她心里的伊苏林迪。她的眼睛和长袍颜色相同,收束绳索的动作敏捷干练。管弦乐演奏听起来是那样熟稔,仿佛这段旋律已被赞颂千万次。但第一次死亡是在心里的。山里很安静,望着布满花朵与食品的坟墓,我半是为了抑制悲伤,半是好奇地产生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例如,在那些令人恐惧的象征之后,究竟是什么?那坟墓显得很旧,又很小,几乎让我确定他们早已烟消云散。但我又希望,或是感受到他们没有离开这里。下山时,亲人嘱咐我们,往前走,别回头看。这又与小说,影视,齐泽克的理论不谋而合。踩着阳光下晶莹的积雪,小心地避开新锯的树桩,我和父亲讨论起维度空间,那些和竹节虫一样必然存在的,超越时间的洪流。
许多人说他们在游玩中得到了某种安慰,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承认”:承认那些古怪,尴尬,不合时宜,苦涩正是生活的一部分,或是人生本身。我能感觉到游戏为许多情节做了艺术处理,这既是为了讨好玩家,又是,或者说我至少愿意相信是,制作组的一些理想主义,一些大胡子和圆镜片之后的善良,一点对生活的期待。我们都知道这日子是什么样,但我们还要过下去,酒也好,烟也好,安非他命也好。我们还要过下去,即便远方只传来一声燕子融雪的啼叫。
至于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冷风让哈里捡回了鞋,也进入了这个冷酷无情的初春。太阳悄然照进阔别已久的房间,那是我所熟悉的,让城市这头庞然巨兽苏醒的晨光。岁末的烟花在县城炸响,这里距离群山还有近二十公里。那二十公里山路曾经布满沙土与碎石,母亲和她的姊妹,童年时要一步步走过来。只有这一条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至于我。瑞瓦肖,51年3月,我在这里。
我对自己说,这一次,一定要完成。
在我看来,《极乐迪斯科》的魅力在于,即使早在几年前就被剧透了个干净,连晦涩难懂的世界观都看了解说作为补充,仍然会被其中一些细节打动。这可能是卡拉洁自白时稍纵即逝的悲伤与自嘲,女工人接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却不知如何面对在外玩耍的女儿,偷走配枪却喃喃自语的老人活进一场女侠的幻梦,也可能是辛迪留下决绝而稚拙的标语,终于被说服而在教堂舞蹈的警督,杏子般的梦境与黄昏,握紧的雕像与注定失败的吻。那也一定会是荒原之上,与触须宛如长发的竹节虫对视,在清凉的气息中,由许多个世纪以来无人知晓的它,宣告自己“存在”。
我是一个道德感比较强的人,这让我在游玩某些片段时显得偏执:哈里不小心威胁卡拉洁要逮捕她,不小心说了顶撞加尔特的话,这些无足轻重的选项都会让我反复读档。坤诺满嘴脏话,提图斯是典型的硬派作风,老兵那张久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不屑与讥讽。我却没办法指责任何一个人。悲伤FM的旋律中,莉莉恩鲜亮的小艇如同军刀劈开暗沉的冰面,海鸥飞过头顶,那是来自岬岸公寓的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而游戏中毫不掩饰主要男性角色对朵拉和卡拉洁的偏爱,在我看来却有些过火,甚至显得其余塑造各异的女性角色有些暗淡。关于朵拉是资本主义者的评价,也让我想起保尔和冬妮娅的故事。这些设计是符合情节逻辑的,但我却并不喜欢。我期待看到更多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我期待更多女性角色拥有仅由她们自己发出,他人无权评判的声音。
我不知道哈里有没有改变瑞瓦肖,但他一定影响了一些人的生活,并且多了一些无需酒精也能产生的勇气。现实中的我,一如既往被琐事牵绊着,试图捕捉的吉光片羽也渐渐在笨拙的书写中消失殆尽。即便如此,我依旧隔着耳机听见了象征新年的烟花绽放在群山之中。
那么,你,无论你是不是我。无论你此时身处何处,处于何种光景,欢笑而又忧愁,醉了或是清醒。
请让遥远的沙尘,盘旋的飞鸟,松动的泥土,飞舞的衣袖,请让这世间所有真切发生的骄傲,痛苦,思念,虚无,一切可说和不可说之物,一同回到我身边。
新年快乐。
Steam User 180
主创团队遭到了资本的背叛,无法获得其应得的收益。因此如果您真诚地愿意加入这场心灵与理念的斗争中,请通过其他非官方渠道游玩此游戏。
Steam User 64
我早该知道的,这个游戏不需要通过允许主角和每一个NPC*上床*来证明它的自由度,实际上也不需要通过*自由度*这种虚无缥缈的指标来为自己加冕。游戏的流程框架比我想象得更*线性*——但是因为有大量的高质量风格化文本,所以并不无聊。
-
9/10,扣一分是因为不能和曷城警督*来一发*。说真的,到底哪个好心人把“极乐迪斯科怎么和金来一发”钉死在了百度的搜索栏联想里?我上钩了,希望你为此感到开心。
Steam User 51
简直是太美太美的一款游戏了,美到失语美到酒精尼古丁和窗外狂暴的风雨都成为配角。你的耳朵里只有瑞瓦肖海鸥不仁不切的鸣叫、盛大寂寥的海风和汽笛的悲鸣。我想不会有任何一款游戏在我心里的地位能胜过极乐迪斯科。每当我的人生再次步入绝望,在生命的钢丝线上左右摇摆不知何时会坠入深渊,我就又拿出酒精、香烟和极乐迪斯科。
极乐迪斯科里的女性个顶个地携带毫不雷同的浪漫。亡命徒卡拉耶,呼吸浑浊沉重的佣兵的情人,选美皇后,带着假证件流亡瑞瓦肖的干枯的铃兰;她手上永远夹着一支烟,用衰败芦苇一样轻飘又蒙尘的音色描述她和死亡情夫的狂暴的爱情。莉莉安是渔村的太阳,她女儿的房间永远有洋洋洒洒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阳光,鱼钩耳坠把颧骨上的紧绷的薄皮肤衬得像能在正午显出阳光走向的瑕疵白瓷,在地之角用地母的目光凝视余晖,感叹黄昏时得益于阳光的慷慨与无所不能的温暖的海水。骷髅头辛蒂住在炮火摧残的廉价岬岸公寓的煤炉房,对自己的艺术缄口不言,讥讽条子、战争与社会,在内乱爆发的第二天清晨用重燃油混合红颜料写完“终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然后点燃。活得沉重的人创造能够飘浮进空气的艺术,活得轻飘的人背负沉重的过往。极乐迪斯科真的是太浪漫太伟大的游戏。
混乱、狂暴、药物、酒精,绝望与痛,无尽荒谬的温柔星光铺就的一条通往冥府的毫无指望的不归路。她衣衫褴褛,不停旋转,浩瀚又悲伤。
Steam User 116
请注意:本游戏务必游玩歪版,务必不购买,理由请看后续
1.游戏性:10/10
2.音乐:7/10
3.故事性:11/10
4.流程:10/10 完整一个周目20小时左右
5.画面:9.5/10
6.加分项:①极其强烈的游玩代入感,沉浸式体验满中满;
②充足的主线/支线数量,探索性能拉满,大部分故事都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寻找并推动支线的动力;
③多样的问题处理方式;④所有事件都有一定的随机性,更加深了沉浸感(不SL的情况下);
⑤包含了超大量各种意义上的内容,为了不剧透不方便多说;
7.缺点:①地图上有的地方看着有路其实要绕路,wasd不如鼠标双击;②存档不能自定义重命名;
总评分:11/10 神中神作品,个人19年的年度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本游戏文本阅读量巨大,翻译优秀,如果有经常看美剧的经历会减少对对话的理解费神程度。
游戏的创作者们用自己的全部经理补齐了本作的最后一块DLC——创作者被诈骗犯剔除整个计划并因此不会再获得任何收益,该游戏请务必游玩歪版。
Steam User 41
距离游戏发售已经过去了接近五年
终于在又一段逃避现实的人生低谷中尝试打开了这个游戏。听闻朋友说这个游戏的人物形象借鉴了很多钱德勒小说中的马洛侦探,作为钱德勒爱好者我迫不及待想要参与扮演这个硬汉柔情的侦探故事了!
于是我按照我自己性格分配了人物的属性点,crpg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嘛。我分配了 4点智力5点感性1点体力 2点灵敏,然后把通情达理和见微知著点到最满。信心满满的开始了游戏。我以为如此细心敏锐的“我”一定能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外加上强烈的同理心让瑞瓦肖的每个人都无法拒绝我,让他们等着我来撬开嘴巴,光速破案,然后赢得荣誉。
但是在开始游戏后我就知道我错了。除了氛围感以外,这个游戏和钱德勒的侦探小说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我”(其实是哈里尔)臭气熏天地从宿醉中醒来后,作为一个失去了记忆的警探,我的第一反应是嫌弃我自己扮演的这个人物。因为我无法和酒鬼主角产生一点共情。我极其厌恶酗酒之人,在我看来,酗酒是所有逃离现实的途径中最差的那一个手段。此时此刻的我尚不能理解,为什么主角在面临如此大案的时候,还能把自己喝成一摊烂泥。 于是在这样一种自我厌恶感的驱使下,我开始和电风扇杠上了,并且接下来马上就因为身手不够敏捷,无法通过判定被电风扇扇死了,迎来了我的第一个结局。
这个结局其实还蛮真实的,现实中的酒鬼总是会死于各种天花乱坠的意外,光是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
在迎来我的第一个死亡结局后我又气又喜。在别的游戏里我不说扮演着一个天选之人,那至少也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有着出众特长的人物。这个游戏里的主角实在是太弱太不讨人喜欢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将这部作品封神?
带着好奇心我重新创建了我的人物,这次为了防止猝死,我把属性于是调整为了3522。我接下来十个小时的游戏都很顺利。和电扇达成和解之后,瑞瓦肖这片土地上似乎很难再会什么会危及我的生命了。但是这段时间的游戏体验是出奇的糟糕的。因为我完全陷入了存在主义的焦虑之中。
为什么主角作为一个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警察,会因为恶臭而无法去接近吊人?这也能成为阻碍游戏剧情推进的理由?曾经大学寝室里放一个夏天的臭鸡蛋味我又不是没有闻过,区区尸臭而已啦!
这游戏里为什么这么多极端分子?骗子,种族主义者,法西斯分子,保皇党,带有浓重黑帮色彩的工会成员,一个比一个惹人厌恶。
为什么我的任务清单越来越长!但是一个任务也推动不了?
为什么我欠下了酒店老板的巨额债务,每天还有20大洋房租的固定开销,我该怎么赚钱?我究竟是来办案还是来捡垃圾的?
康米主义和neta巴黎公社和红色革命的时代背景我能看懂,但是内陆帝国是啥?它和见微知著有啥区别?我的内心戏为啥那么多?二十四个小人在我的心里跳舞?
内在化思维到底有啥用?为什么它的文字描述和最终内在化后获得的奖励完全没有关系?
所有的这些疑问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了我的头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哪。游戏里那些神神叨叨的文本更是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一路以来尽是迷茫。
这段时间里,游玩这个游戏的每一个瞬间感到压力巨大,在地图上像无头苍蝇一样乱串,破案毫无头绪,挫败感如影随形。多少次我都觉得,这个案我觉得破不了了,你们就都等死吧,我告辞了!
所有这一切的不愉快,在我解锁了第一个成就《模范好警察》——获取金的信任之后开始悄悄改变。我发现我的行为影响不了这个世界,但是可以影响身边的人。
在游戏的时间内,金刚刚把尸体上交给了部门,时隔一天终于回到了我身边。我到此刻才突然意识到是自己之前打开这个游戏的方法不对:这个游戏虽然通过属性点和装备系统披着一层CRPG的外衣,但是它本质上依然是一个AVG。我不能过分地把自己的观点带入游戏内部了,也就是说我不要妄想自己能在这个世界上发挥出多大的影响了。我必须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去观赏游戏中的人物是如何互动的。
到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制作者要制作一个如此让人讨厌的主角:他们并不是想让玩家参与到角色扮演之中,纠正这个人物所犯下的恶行,而是希望玩家能借主角之眼,去静静地观察这个破碎分裂的世界。为什么要让主角以一种如此不堪的状态开始游戏,是因为角色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切痛苦产生的源头。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无不挣扎。玩家在游玩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立足于当下,努力寻找线索,化解危机,另一方面也借机帮助哈里尔找回过去,看清那个盘旋在这片土地上已久的历史的幽灵。
在我理解这一切之后,游戏的魅力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了。故事渐渐展开,破案终于有了眉目,我在游戏里面也遇到了越来越多背景丰富,富有魅力的角色。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去阅读那些又臭又长的文本对话。
当我觉得破案越来越艰难,工会与公司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解的时候,我依然会觉得很沮丧,但是从不绝望。
因为在办案之余,我读遍了书店里的每一本书,了解了灰域如何侵蚀着世界,知晓了无罪者的起源和历史。
我帮助了那个大冷天被迫站在店门口招揽顾客的小女孩,她送给我了一顶满是刻板印象的侦探帽,我带这个帽子直到通关。
我劝导了一帮鬼火少年,暂时打消了他们制毒贩毒的想法。
把德洛莉丝的教堂改造成了他们的舞台,并且给它取名为“极乐迪斯科”。
我和哈迪兄弟们成为了好朋友,把那个满嘴谎言的蛇蝎女人逮捕入狱。
我和破败渔村的女渔民有过一次小小的约会,多少抚慰了彼此的心灵。
我在与雇佣兵的冲突中救下了金警督,虽然哈迪兄弟中的四人不幸中枪遇难了。
我尽我所能地帮助着大家,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道歉。
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这就是我们平凡人物的命运,哪怕竭尽全力也经常一无所获。世界破破烂烂,我们修修补补。世界不会记得你,但是他们知道你来过。
我也逐渐了解了哈里尔自身的故事,了解了他过往辉煌的履历。双重荣誉警督,办案小组的负责人。
知晓了他为何把灵魂停留在了那个早已逝去的迪斯科年代。知道了他为何酗酒为何自暴自弃。
并且为他在电话亭反复拨打同一个电话,卑微地说出“你能不能再停留一会”时,
为他在梦中的机场苦苦挽留,情急之下掏出价值0.5大洋的小雕像送人的滑稽模样时
反复地感到心碎。
游戏的最高潮,出现在最后的小岛以及故事的结尾。 当我有幸见到巨大的神秘生物竹节虫并与之互动交流的时候,当我被多方拷问,金警探过来为我解围时说到“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警探”的时候。 我按照自己性格塑造的警探形象,在这一刻终于收获了十足正面反馈。这个世界确实是已经烂透了,我也不是什么完美的人,甚至也不时会做出一些烂事。但只要坚持内心的某种信念,在善意的驱动下行事,世界或许会突然给我一个惊喜,一个奖励。
神秘生物竹节虫究竟象征着什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读。有的人说它象征着康米主义,因为老兵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将康米主义的反抗贯彻到底的。但是在我看来,竹节虫就是每个人心目中苦苦坚持,但是一直不被理解的最高理想的化身。又或者说,是人类被忽视已久的本我,是角色心中无人知晓的悲伤本质。瑞瓦肖的每个人都觉得我是个酒鬼,是个精神病患者。哪怕是金也只是看到了我努力破案,广结善缘的那一面。只有当竹节虫出现的时候,它正视了我的情感,我的悲伤。
它告诉我,“我存在,你也一样。”在我面前,你不用在害怕不被看见了。
虽然大家极乐迪斯科是一部寄寓了无数社会寓言的游戏,但我个人以为,其骨子里流露的是极致的浪漫。
在这个每个人都无法相互看见,理想主义注定失败的年代。浪漫就是个体的最优解。
最后依然想要理性地来评判一下这部游戏。
极乐迪斯科作为一部侦探背景的游戏来说,其实是不合格的。 登上小岛后,最后的转折来得非常的勉强,故事结束得过于匆忙。让一个此前从未出现在游戏中的新角色来作为最终的犯人其实是有些机械降神的。 因此在整体的故事性上我只能给出8分。
它作为一款crpg来说也不够自由,你对人物属性的调整,或许会让你推进剧情的途径有所不同,但是并不影响故事的走向。因此玩法上可以说是略带有一些枯燥的,玩法上我也只能给出8分。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近代社会思想史爱好者,视觉小说爱好者或者说情感细腻热衷于共情之人。那这部作品就是无疑的满分神作。
通关之后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次体验极佳的心理咨询。你在游戏中所做的,就映衬着那个最真实的你。
Steam User 74
玩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空虚感。第一时间搜索苏联解体后的各种民生,于是想写下自己的想法。
瑞瓦肖,君主制大国,后面由于三世国王的腐败,人民所代表的康米主义将其推翻。但好景不长,由多国政府组织的联合会成立,剿灭了康米主义运动。随后革命军崩溃,公社投降。游戏就发生在这种类似苏联解体后从理想跌落到自由资本市场占据的无主小国。苏联解体那段时期的状况,贫富差距;妇女下海卖淫;工人们吸毒解闷等都在游戏中出现。
游戏中各个组织的意识形态泾渭分明和极端化,你可以选择各种立场进行探索或者像我一样在势力之间当一个搅屎棍。奇怪的是整个游戏在讨论康米却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康米主义者:
工会:游戏中打着工人利益至上的口号。组织野松公司的工人罢工,4个月的罢工经费来自于公会的毒品产业。而做这些不是为了反抗夺回生产资料只是争取工人在企业中占据更多的股份。他们就很像网络上的红小兵,说则主义主义,只有在被“伤害”的时候搬出那两座无害的神像,幻想吃大户均贫富。另一个角度像社会民主的xx(没特指某人)。无法想象脱离了资本的生活方式,996是修来的福报。心里想着在资本中多分一杯羹想着成为人上人,自我异化。内卷等各种社会问题产生。
读书俱乐部:康米主义研究组织,成员只有两位高学历学生,前脚痛批修正主义后脚拿出一本《亚唯物主义综述》要求刚入部的玩家研究(里面写到:“普罗阶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拥护是*如此热烈*,甚至足以让他们的信念在物质世界中化为实体,成为一种革命的‘原质’。尼尔森曾推测,只要这种原质积累足够的能量,就有可能*影响到*周遭的物质实体。*亚唯物主义*由此得名。”)这种形而上学的神奇理论。这让我想到某些“文艺青年”或“高知”,列如著名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教授的名言:中国人认为宇宙万法的那个源头,我经常说如来,如来了吗,他真来了吗,如来,到底来没来,如来。
乐队:自诩康米主义者打算在教堂开演唱会制作毒品且满嘴hardcore的电子摇滚乐队。真实面目是一群为了反抗而反抗的而又没有实质做出反抗行为的犬儒。
乔伊斯·梅西那:野松公司派遣的对接人,承认是自由主义的小资。他批判那些同意签署投降的国家,痛恨世界联合组织的掠夺。然而在最后公会与公司的枪战中第一个溜掉的是她
老兵:作为康米主义运动的逃兵,在孤岛逃亡43年就等待着革命的重新开始。他是游戏里最接近康米主义者的人,但是他的言论“希望艺术家都去死”“无产阶级不需要艺术”“工人阶级背叛了全人类包括他们自己”认为企业的雇佣兵与女性的性行为是腐朽堕落的。感觉他把理论当成宗教信仰,有种斯大林味的禁欲色彩的“保皇派”。
极乐迪斯科里意识形态碎了一地。金钱成为了一切纽带,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已经彻底完成。我起初以为这个游戏想表达的只是一种苏维埃回忆录,感叹苏联解体后的像老兵所说的“叛乱的物质基础已被侵蚀,工人阶级背叛了全人类,以及他们自己”的现状?
其实不是。在游戏中有一个奇怪的支线,寻找传说中的生物,竹节虫。由一位老妇人委托。通过对话可以得知她的丈夫是一位神秘动物学家,这两位老夫妻如此执着的寻找是因为老妇人从小有遇到竹节虫的经历,而这段经历使她相遇了动物学家的丈夫。游戏中期的几次探索都没有发现这个生物,他们只好遗憾停止了探索。有意思的一点,竹节虫只现身于儿童前,他们的特点就是充满对未来满怀希望的理想主义。就在游戏的尾声,那位老兵的小岛上,竹节虫神奇的现身了,奇怪的是只有主角和搭档能看见。它与主角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存在”。
为什么在游戏最后才出现呢,我认为主角作为一个失忆的警探,在这几天的调查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意识形态。主角了解小镇上不同的人的理想和幻想。左派工头,种族主义的工人和司机,书店老板,街头满嘴脏话的小孩.....以及最后一位,小岛上康米主义残党老兵。拼图已经凑齐,竹节虫代表着所有人共同的理想出现在了主角面前:
你 — 告诉我,你在做什么?
伊苏林迪竹节虫 — 我存在。
你 — 我也存在。
游戏既没有要暗示康米主义的成功或失败(即使游戏中根本没有真正的康米),也不想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玩家。他们想告诉玩家的是,不管以何种意识形态生存,人类的理想主义追求都是一致的,不管是在苏联解体的时期,还是当今。依然会传唱理想主义赞歌
-----------------------------------------------------------------------------------------------------------------------------------
【深挖:《极乐迪斯科》团队解体始末-哔哩哔哩】
现实远比游戏世界更魔幻。
“在游戏取得巨大的成功后,2020年,公司内部的两位股东挪用公司利润将公司最大的主创Margus送礼出局。而后又通过其他的操作方式将《极乐迪斯科》的版权转移到新成立的公司里,在这家公司里他们成为了最大的股东。而原本的核心创作者Robert和Alexander等人的权利被压缩到接近于零.....此外游戏的创作权在两位内鬼手里,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他们的许可,其他人不能以《极乐迪斯科》的世界架构继续开发新游戏。”最后所有主创非自愿离职,游戏团队解散。。。。。
太讽刺了,现实把游戏提升了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