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rd Story
X
忘记密码? 恢复链接
新网站? 创建一个帐户
已经开户了? 登录
回到 登录
0
5.00
编辑
作者尚未以您的语言提供描述。
From the creator of To the Moon and Finding Paradise: A simple, wordless 1-hour short about a boy who found an injured bird, told through a blur between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A Bird Story is an interactive pixel animation with the sole purpose of telling a simple story. It is a standalone narrative, with its own beginning and ending. A word of caution from the devs: This is an experimental and somewhat polarizing project, particularly for fans of To the Moon & Finding Paradise. As a guarantee with all games from Freebird, there is a 100% personal (confidential) refund policy with no questions asked; even if it just isn't your cup of tea.
Steam User 27
2024.8.17 凌晨4:30
看到这部作品剧情被批评意识流、太难理解,所以忍不住写一下测评。
正文之前
这是一款没有任何对白与文字的游戏,采用视觉叙事来讲述一个时真时幻的童年故事。配乐我非常、非常喜欢。
作为《To the moon》系列的二部曲,肯定不乏抱有“寻找催泪弹”心态的玩家,但正如作者希望的那样,请放下这种期待,以一张白纸的心态来进行游戏,它与前作风格大不相同。
玩游戏前只是简单浏览了测评,一开始也以为这只是简单讲述主人公救助一只鸟,和动物发展出纯洁友谊的治愈故事。越到后来,我越觉得这其实是一场自我救赎。
首先,主人公是怎样的人呢?
主人公是孤独的孩子——学校里看不懂的授课内容、严厉的老师、没有朋友、长期不在家的父母、空荡荡的公寓、客厅里回荡着回声。
主人公是浪漫的孩子——储物柜长成了巨树、孤独的回家路变成林中冒险、植物会移动指引他正确的路。
主人公是追求自由的孩子——上课时看窗外的动物追逐、回家了在阳台远眺。
主人公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自己上下学、自己带饭、准备书包、收拾卫生、根据父母留下的纸条上写的天气准备好伞,他这个年纪承担了很多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责任。
以下严重剧透,均是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或许他真的救助了一只小鸟,亦或许,小鸟是幻想出的那个懂自己的、陪伴自己的知己。
毕竟没有小鸟会懂得为人类招呼朋友、未经训练主动跳进书包。
毕竟没有兽医会因为一个孩子没把小鸟送来救治,而跑到他的教室,与他的老师一起千方百计地“抓”他。
只有可能是一名医生看出他患有疾病,而告诉他的老师,要对他进行治疗。
主人公不是想逃避关住小鸟的笼子,他是怕自由被限制,也怕治疗会让他失去心中最理想的朋友。
他把那本日记撕成碎片拼成纸飞机,载着他与小鸟遨游,穿梭山川湖海、日月星河,却在哪里都找不到小鸟的巢穴(来源)。日记是他的想法与记忆,这些或真或假的记忆碎片拼凑成了他想带着小鸟逃离的唯一途径,编织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安全世界。
他可能也试图尝试治疗,但从深处他仍然恐惧这一切。在主人公的眼中,兽医和老师是想来抢夺走自己的小鸟。于是他搭建起自己的纸飞机,怀中保护着他的小鸟,但后来电闪雷鸣的现实(或许是治疗)终是击穿了他的纸飞机(幻想),他看见一个小鸟影子带着另一个小鸟尸体走了。幻想破灭了,并不值得喜悦。下一幕就是主人公在同龄人中玩耍,现在周围的同伴都会和他打招呼了,但他们的样子仍然是黑影、仍然无法沟通,因为周围人仍然没有真心理解自己的朋友。但主人公已经不在意了,他不在意自己是否受欢迎,他只在乎那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主人公开始平静地回家,走过曾经虚幻的回忆,那些印象里移动的树木也复归应有的位置。他回到了家,收拾了鸟粮盆,不再需要这些了。
画面闪回那变成碎片的日记,他捡起一个碎片又折成了一个纸飞机。深夜,他听到了两次鸟鸣。他冲到阳台,惊喜地发现小鸟和他的同伴回来了。这次他亲手解去了小鸟左右翅膀的绷带,为小鸟也就是自己完成了疗伤。既然伤痛已经疗愈,那么小鸟就可以真正地自由飞翔了。到这里主人公完成了最终的自我疗愈与自我和解。而那只蓝鸟,我理解是预示着主人公未来会遇到真正懂自己的、同类人的另一半。
Colin,这么久以来,一直照顾自己,辛苦了。你会幸福的。
Steam User 40
这是一个回忆与想象融合,真实与虚幻交织,仅用音乐和画面来叙述孤独的故事。
鸟的故事,作为寻找天堂的前传,更加突出了孤独这份情感。主角的现实世界黑白而又虚幻,可他的内心善感易变而又丰富多彩。
虽然我不是很懂孤单的滋味,但能明白和朋友在一起时的开心。虽然我不太了解独处的失落,但也知道能与他人交流时的安心。当得到与失去一经对比,就能明白拥有时是多么的幸运。
若你有一段孤单的经历,或在某一刻突然觉察到了孤独,这个故事可以让你共情。
Steam User 23
高瞰三部曲游玩顺序:《去月球》→《鸟的故事》(《寻找天堂》的前言)→《寻找天堂》→《影子工厂》→貌似未完,期待续作
以下为评论,含剧透,注意避雷。我认为评论不能脱离剧情存在。
《鸟的故事》和《寻找天堂》是高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同时也是系列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作。
为什么我最喜欢这一作呢?因为它让我感触最深。我从Colin身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影子,就像是一部分的“我”被映射到了虚拟作品当中,我看见了我自己。我在看藤本树短篇漫画《随心一听》时也有这种感觉,里边的男主角和我很像,至少某些方面是相像的,比如不被大多数人理解,还被喜欢的人拒绝过,我那时觉得我爱慕的对方是“无情的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一位天神,这种残酷又温柔的人,其实和男主喜欢的“坏女人”女主也有点像。而我玩《寻找天堂》时,我感觉到了我和Colin是一类人,都有着很强烈的幻想。这种幻想来势汹汹,不同于上课时的发呆畅想,而是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脑子里劳作运转。差不多只要我醒着,我的大脑活动就停不下来。幻想是会成瘾的。
言归正传,本作的核心和反转在于:Faye 只存在于Colin脑海中,也就是Faye是被Colin幻想出来的人物。在这一事实被揭示之前,Colin的幻想症其实一直有迹可循。《鸟的故事》讲述了幼时的Colin救了一只鸟并将它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只不过鸟儿总是向往天空和自由的,那只小鸟找到了它的同伴,在痊愈后就飞走了,但它临走之前看了Colin最后一眼。这件事对Colin来说刻骨铭心,直到老年,他仍记得小鸟离开他前对他留恋的那一眼 ,然而日后他提起这件事时,却如讲玩笑般说了出口。言语里含着无奈,还有些啼笑皆非的自嘲——毕竟那只是只鸟。小时候的Colin很孤独,父母为了工作让他一人留守在家,不仅如此,他还没有要好的朋友,老师也不理解他。直到他幻想出了一个住他对面的Faye,Colin整日和自己的内心在一起,彼此亦挚友亦伴侣。后来,Colin遇见了Sofia,在他们交往之后,Faye这个作为陪伴的存在就“消失”,也就是暂时不被需要了。又很多年以后,Colin看见了男女主公司的广告,广告词说得天花乱坠,Colin也动摇了。他觉得自己和他人不一样,因为他从小脑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以及一个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人”,所以他想在去世之前减去他生命中的遗憾。我猜Colin的遗憾是“不成为异类”——毕竟有很多年,他都是个独身的异类,他被伤得太深。
在《寻找天堂》中,Sofia不明白Colin为何想要“改变生命中的遗憾”,而不珍惜他们所经历过的日子,哪怕那些时候有好有坏。她也不理解Colin为何执着于追求那些遥远的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些东西在她眼里“毫无意义”,比起那些,她更倾向于拥有当下的脚踏实地的触手可及的幸福与生活。Colin也想解释,但他说不出来是为什么,所以他如上文所写,以玩笑的口吻说了说那只鸟。我想如果是我,我的反应差不多和Colin一样,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到底要怎么向一个现实主义者诉说自己罗曼蒂克又教人忧伤的幻想呢?事实上,那些漂亮而富有逻辑的幻想,在她眼里,或许更像个精神病患者的自娱自乐。Sofia并非对Colin无情,恰恰相反,她很爱他,所以她关心Colin,然而她不懂Colin。在现实生活中,要是提到“阳光的人”的反义词,人们会说是那是“阴郁的人”。由此可见,“阴郁”听起来不是个正面意义的词,“阴郁的人”差不多也被认为不是个正面意义上的人。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大家都喜欢显现的美好品质,比如“积极”“阳光”“活泼”,但同时也有人是“犹豫”“忧郁”“深沉”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后者,但两者作为特质,都只是粗略的一刀切的被定义了的“人”的外在性格表现,并没有正面与负面意义之分,而且我觉得这种“定义”很明显忽略了各类特质的另一面(比如“活泼”的人也会容易冲动),还忽视了个体经历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不过我的现实生活经验证明,没多少人会真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依旧喜欢后类特质的人。类比过来也一样,现实主义者往往比理想主义者更“积极”,比如Sofia,所以她不懂作为理想主义者的Colin,这很正常,可以解释。她对Colin的爱,让她想通过质疑的言语和反对的行为强迫Colin改变,这何尝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向Colin“扎了刀”?“爱幻想”和“忧郁”一样,也只是某些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那并不奇怪,也没必要改变。但Sofia这番说辞让Colin更坚定了要“改变人生遗憾”的想法,只不过造化弄人的是,这与她想让Colin“活在眼下”的本意反而背道而驰了。
游戏结尾深得我心。男女主在最后时刻,因时间不足,他们把“改变Colin人生遗憾”的权利交给了Faye。Faye只存在于Colin的脑海,是Colin幻想产物的结晶,也可以说她本身就代表着Colin的内心——总之,没有比自己的“心”更了解自己的人了。男女主不知道(我对此觉得有些遗憾。唔,我是否也该“改变人生遗憾”?),但玩家们知道:Faye只是删去了Colin看见公司广告的记忆,以及在“消失”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她弥补给Colin多年前和小鸟一样的“最后一眼”。其实,Faye对Colin而言并不是遗憾,相反,Colin也很想和Faye再次见面,但他在世时碍于所谓“改变人生遗憾”,而没有选择再幻想出Faye。这次迟来的见面,是重逢,也是告别。Faye在脑内空间很强大,她能在Colin死亡之前的一瞬间修改Colin的记忆,改变他人生的遗憾,但在这一瞬间之后,Colin就死亡了。但跟小鸟的“最后一眼”不同的是,在这次“最后一眼”里,离开的是Colin,而作为幻想出来的精神体存在的Faye,她相当于是永生的(详情可玩后作《影子工厂》)。想必Faye也会对Colin永永远远的“一辈子”刻骨铭心吧。
Steam User 7
不算一款游戏,更像是一小段故事,大约1小时的流程
不值原价,不推荐路人入手,《去月球》《寻找天堂》玩家也建议打折再买
Steam User 5
玩完去月球后因为听说是寻找天堂的前传于是玩了这款游戏,刚玩完的时候其实无感,甚至有点失望,没有太好的体验感,甚至感到有些云里雾里的,但玩完寻找天堂后,又突然觉得,这的确是一部好的前传,尽管无言,却将Colin的内心,将他的世界用一个人一只鸟和一个纸飞机展现了出来,但说是展现却也不然,这一切都要在玩完寻找天堂后才能神会,希望大家玩完这部作品后先不要妄下定论,去玩寻找天堂吧!
Steam User 2
已通关,流程虽短但是制作精良。这一作比较特殊,据说是制作人夹着“私心”制作的,因此表达很私人化,但这并不算不好。剧情其实就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救下一只鸟后与它成为朋友,后又放归它回到家人的故事,很王道的少年剧本。剧本谈不上有多少深度,剧情演绎倒是令人影响深刻。本作的剧情演绎主要靠播片,操作是基本没有的,大部分时间其实就是在看播片,因此体验更像需要自己去点的电视放映机。所幸的是,播片的质量还不错,分镜,画面,节奏,转场都称得上微电影级别的水平。最后我提醒一遍,这款游戏比较特殊,我个人推荐比较喜欢剧情体验的可以考虑本作。
Steam User 2
是寻找天堂的前传,主角与鸟儿的故事发展对玩家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但有的套路总是被当成经典,就在于它总能打动人心。越是得不到的越是让人珍惜,本作没有任何对话,却展示了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主角守护的不仅是作为同伴的鸟,更是自己生活的意义。